進入內容區塊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logo

::: 網站導覽回首頁澎湖縣政府 服務信箱常見問答 RSS
在地感動,文化傳承

在地感動,文化傳承

關於澎湖縣社造

分隔線
引言
臺灣社區營造的推動自1994年由當時文建會(現今文化部)提出的「社區總體營造」(community building)政策,以整合「人、文、地、景、產」五大社區發展面向為目標,透過由下而上的民眾參與凝聚社區共識、建構社區生命共同體、發展社區文化。自1994年「社區總體營造政策」至2002年「新故鄉社區營造第一期計畫」,再到2008年「磐石行動─新故鄉社區營造暨地方文化館第二期計畫」,以及2016年以來的「社區營造三期及村落文化發展計畫」,社區營造二十多年來百花齊放,累積豐富的經驗。

公民意識興起,過去社區營造的問題逐漸浮上檯面,社區營造需要一些新血的加入讓社區問題由下而上被挖掘出來。各方也期盼透過社區營造民眾主動思考對地區的未來。文化部提出結合公民審議及參與式民主的《社區營造三期》,期能建立文化公民社會。在文化權利意識及多樣性價值觀崛起、開放多元參與的公民社會成型、少子化及超高齡社會隱憂、社會環境急速變遷下青年對未來憂慮,以及資本主義極致發展導致社會問題等挑戰之下,《社區營造三期》立基於既有的社區總體營造基礎之上,為了厚植多元文化能量,營造協力共好社會,訂立以下三大執行主軸:

(一)擴大藝文扎根:希望藉由文化活動的推展,創造居民共同新生活價值理念,以共創地方文化魅力的光榮為目標建構文化價值之永續推動模式,帶領更多的社區與社群力量共同參與,累積更強大的文化及社會資本。

(二)擴大民間參與:透過更多民間參與,如建立青年村落文化平台,搭建與第二部門對話機會,使之成為社會穩定發展最為重要之助力及動能。

(三)行政分層培力:加強規劃透過中央、縣市、鄉鎮公所及民間不同層級的輔導培力,不同層級的責任分工,紓緩並解決社區居民疑慮,乃至社會問題,方能更加符合公民社會全民參與之精神。
 
隨著公民參與和審議民主在台灣的發展,《社區營造四期》之計畫議題架構,由不同世代的社區營造工作者,共同討論提出「公共治理、世代前進、多元平權、社會共創」四大政策議題。

(一)公共治理:社區營造政策的施行乃公私協力之實踐,探詢公共治理的多元可能,嘗試不同領域跟身分之間的合作,在資源、人力、制度面創造共榮共好,推動體制的革新。

(二)世代前進:不同世代的居民與工作者同住於社區,有不同的願景和價值觀。因此,有賴行動者持續溝通對話,尊重包容不同世代之文化,發揮各世代的能量,並友善推動文化的支持和傳承。

(三)多元平權:文化要能百花齊放,當中的養成及呈現需要養分豐沛、友善包容的環境,讓不同的社區、社群、族群能適性發展。

(四)社會共創:社會環境急遽變遷,資訊傳播方式、社會連結之形式、人民的日常作息等亦逐漸改變,社區議題反映社會議題,故需彈性調整策略,與各領域綜合思考,以回應社會的改變。
 
澎湖縣政府轄區之馬公市、湖西鄉、白沙鄉、西嶼鄉、望安鄉、七美鄉等一市五鄉共九十六村里協助推動社區營造與待推動社區營造之社區持續推行「社區營造」,深化在地性特色並提高社區自主性,並將此一理念落實於各專業領域,讓推動社區營造工作者可依社區不同的特性帶領社區居民找尋適切的切入途徑及適合的發展方向,以便提昇社區生活品質,實現「共學、共伴、共想、共創、共享:營造澎湖共好家園」的目標;同時,也為即將到來的社區營造四期計畫,預做準備工作。

111-112年社區營造計畫,以社區營造第四期計畫(公共治理、世代前進、多元平權、社會共創)為指導原則,訂定「五轉三回。共創澎湖」作為目標願景,促進澎湖縣社區營造工作繼續向上提升,並逐步累積社區營造成果。工作執行規劃如下:

(一)公共治理:成立社造專案辦公室:負責澎湖縣內相關社造推動、執行、諮詢、規劃、育成,並作為縣府、公所、社區、青年及各NGO組織間的社造事務聯繫窗口。推動跨局處資源整合、審議社造及參與式預算。

(二)世代前進:提供空間成立青年共創實驗基地,期待未來建立場域共創及共享模式,期待成為縣府青年創生政策推廣、創新培力、創生交流、創業分享及資源支援的場域。

(三)多元平權:透過培力及輔導,辦理多元社造提案:多元社造的補助提案以回應文化部「公共治理、世代前進、多元平權、社會共創」議題導向型的提案內容作為徵選類別。

(四)社會共創:連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以文化為主軸提出創新實驗計畫或行動方案。

 
計畫目標
透過參與式規劃概念,由下而上輔導社區完成社區營造工作,建立澎湖在地知識學,達到共學、共伴、共想、共創、共享之目標。

澎湖縣一市五鄉共有九十六村里,幅員廣大,澎湖縣政府文化局為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以全縣均衡發展、社區共同參與規劃為原則,協助各社區進行社區營造工作,社區營造中心將擔任提供諮詢、輔導與陪伴的角色,一方面結合民間資源參與促進公共參與,辦理各項培力課程,透過社區營造家族老師的媒合,讓在地學校、文史社團等專業師資與社區緊密結合,另一方面成為公部門與民間的溝通平台,協助資源整合,促進社區營造經驗交流分享等,逐步邁向均衡區域發展,提升澎湖縣社區視野,協助社區發展多元面向,持續構築澎湖縣共好願景。

透過共同參與、彼此陪伴的輔導機制,由下而上辦理社區營造點輔導工作,以期符合《社區營造三期》發展策略中的三大主軸,及《社區營造》四期的四大議題。

 
社造足跡
澎湖縣社區營造工作推動,在歷經多年來的運作下,已逐步建立起穩定的三級推動體制。此三級體制之最上層,是由縣府各局處首長及外聘專家學者所組成的社區營造推動委員會。此委員會係縣府推動社區營造最高決策組織,由縣長擔任主任委員,每年度至少開會1次,商議全縣年度社區營造的總體目標與方針。在推動委員會之下,則設有社區營造推動小組。該小組由縣府相關局處代表組成,文化局長為召集人,每一季開會一次,統籌縣府跨局處社區營造工作之推動。

104年度以前,本專輔暨社造中心委託對象為本縣深耕文化工作坊。

105-108年委託對象則由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辦理。

109年起為落實縣府之行政分層培力,透過成立兩中心(社區營造中心及社區專輔中心)協助機關與社區、單位、個人之間聯繫管道及鄉市公所建立區域性的社造平台,109-110年社區營造中心由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承辦,社區專輔中心則由深耕文化工作坊承接。

111-112年社區營造及專輔中心因實務考量及資源整合不再畫分,並由海蒔文化工作室統籌推動。
 

 
瀏覽人次:1745 人
更新日期:202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