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logo

::: 網站導覽回首頁澎湖縣政府 服務信箱常見問答 RSS
在地感動,文化傳承

在地感動,文化傳承

小赤村展覽區

分隔線
一、活動主會場-小赤社區活動中心
白沙鄉小赤社區活動中心位於小赤村11-8號,提供社區照顧、老人共餐、社區發展協會推動會務及民眾活動空間。本次成果展在此空間展示「113年澎湖縣推動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發展計畫」成果,如靈光殿之火燒坪人文地圖門簾及地圖、湖西社區提袋、東吉社區宣傳摺頁、呂翊菁的虎井躲貓貓地圖、國立澎湖科技大學邱詩涵助理教授-地板滾球組及地板滾球裁判工具等。影片有《瓦硐村文史走讀活動》紀錄片、《風櫃冥軍桌》紀錄片、《島嶼她力-望安女性的社會足跡》、《肉爐成功記》、《將軍之鴿》等影像。

二、展場A-小赤蟬的一生
【展場介紹】
這裡曾經是年久失修的遊樂器材和閒置屋舍,而小赤社區於2017年透過縣府建設處的計畫,由社區居民僱工購料進行環境整理,並規劃「蟬的一生」說明。
 
【展示內容介紹】
1.開箱老相片-澎湖眷村影像歲月展:以篤行十村的曾經居民為主線,通過數位化修復搶救的影像資料,從而尋覓看不見的人文風景。

2.許光輝東吉蒼燕鷗:叫聲尖亢嘹亮的灰白色蒼燕鷗在東、西吉被普遍喚為「白鳥仔」,是島民小時候的記憶。藝術家許光輝為撿拾環境印象,以白紙為基材,將蒼燕鷗塑形成象。
 
三、展場B-小赤蜩鳴軒
【展場介紹】
小赤社區於2019年透過縣府建設處的計畫,由居民僱工購料將工寮改造,並修繕百年古井、加蓋棚架,設置貓咪意象,成為泡茶、乘涼、話家常的好去處。

【展示內容介紹】
躲貓貓/陳韋竹:陳韋竹。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研究所陶瓷組畢業,曾在日本、芬蘭及鶯歌駐村創作。 目前全職做陶及教陶,擅長以動物奇幻造型詮釋內心,創作常重現兒時回憶及片刻,帶領觀者探索內心世界的無限可能。2024年受到東衛參捌負責人呂翊菁邀約,結合虎井貓島意象共同進行創作。

四、展場C-小赤17
【展場介紹】
小赤村17號因土地狹長型,建築格局有別於一般民宅型式,本次屋主將客廳及廚房打開參觀,讓民眾體會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生活樣態。

【展示內容介紹】
1.歡銀光林(銀合歡燈具) / 許宸安:銀合歡的快速生長對環境造成不小的威脅,然而木材具有極大的開發潛力。許宸安將銀合歡製作成燈具文創商品,把這一外來物種轉化成資源。

2.蔡忠泰IP角色:以澎湖喜慶時常會使用的炸棗及麻糬,創造澎湖IP角色,藉此做為與在地對話的載體,讓角色降落到澎湖各個角落訴說在地故事。
 
五、展場D-小赤蜩鳴宮
【展區介紹】
蜩鳴宮為乾隆18年(1753)興建,主祀溫府王爺,古名「三山宮」源自小赤崁聚落地理外貌,三山即指「前山」、「長山」和「後山」;大正13年(1924年)重建改名為「蜩鳴宮」,因早年蟬多,鳴叫聲不絕於耳而取名。

【展示內容介紹】
1.小法攝影展:小法除了執行宮廟祭祀禮儀,也為民眾洗淨、除穢,是澎湖信仰最具代表性的儀式。澎湖小法祭祀科儀於2013年登錄為澎湖縣定民俗,文化局自2016年起向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申請補助,進行保存和推廣。本(2024)年補助的單位共計7案,為馬公市啟明社區發展協會、烏崁靖海宮、湖西天后宮、湖東村聖帝廟、南寮保寧宮、講美龍德宮、赤崁龍德宮

2.小赤崁蜩鳴宮光緒七年許林二姓弟子寄附神轎:小赤崁以吳、林、呂、許四姓為較早期移墾之居民,神轎則由許、林二姓弟子所獻,落款為「光緒七年歲次辛巳葭月置」、「本境弟子許/林 二姓同叩謝」。轎身木雕裝飾上層以八仙人物帶騎像結合琴棋書畫,下層則是麒麟回首,為澎湖少數清代落款的神轎,保存狀況極佳,並顯現了清代木雕工藝的雅緻之美。

六、展場E-小赤28
【展場介紹】
28號的民宅前空地原為荒煙漫草、銀合歡叢生,2021年透過限府建設處的計畫,由社區居民僱工購料進行陶板藝術牆創作拼貼,並補強石牆、搭建簡易花架、修繕水井,改造成可供休憩的陶逸空間。

【展示內容介紹】
1.克里斯 & 吳念真 & 望安鄉將軍國小:法國藝術家克里斯所創作《Chris的澎湖日記》漫畫,以及本縣藝術家吳念真《港底漢子爾聰文儒》與將軍國小藝術深耕計畫《將軍之鴿》繪本。帶領大家從童趣或童心的視角,看待澎湖群島的日常與非日常。
 
2.將軍巷弄的幻想曲 /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X 望安鄉將軍國民小學:將軍國小與澎湖縣政府文化局長期合作藝術深耕計畫,本(2024)年以村莊中隨處可見的「馬約利卡磁磚」為發想,師生們實地找尋磁磚的身影,並提取設計元素。將軍村的巷弄與其說是棋盤,更有迷宮的錯視感。

3.小赤神.燈:在小赤28號前的閒置民宅,原本充滿各種氣味和廢棄家具,其中還有兩尊神像。這裡是通往28號的必經之路,為了使空間且具有指引的功能,社區重新整理這個環境,並且利用現物,變身為街角的「小赤神.燈」。

七、展場F-小赤林氏宗祠
【展場介紹】
小赤崁林氏宗祠是澎湖法定文化資產中,第一座登錄歷史建築的宗祠。小赤崁林氏的開澎祖,是林厚(1633-1699)與吳大妲(1648-1691)。昭和6年(1931)時,由八世孫林葉捐地興建宗祠至今。形制為傳統四櫸頭形制的宗祠建築,使用玄武岩石塊、硓石牆基礎,並運用洗石子、磨石子技術來裝飾牆面與窗。
2014年林氏宗祠登錄為澎湖縣歷史建築,同年以歷史建築(傳統古厝)修復獎助計畫進行整修,並於2015年時落成。

【展示內容介紹】
1.行動的、參與的澎湖學 / 麥荳創意設計有限公司:澎湖縣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運籌機制,將近年澎湖宮廟、宗祠的文物普查成果,以「行動的、參與的澎湖學」為品牌,推展進一步的文物保存與活化任務,推動宮廟、宗祠成為社區文化行動的基地。

2.神明小幫手,備勤中 / 成金文化整合工作室:小法,與宮廟關係緊密,是過去生活裡重要的人員,各項科儀也是澎湖重要的民俗,在這裡,我們一起透過小法卡牌,認識這項縣定民俗吧!

3.自由意志 / 23.3回游計畫聯展:23.3回游計畫是一個結合本縣與喜愛澎湖的台灣青年藝術家們,用澎湖島嶼為素材創作的團體。2024年與成功社區合作,並以「自由意志」為主題,你是自由,且有選擇權的。而你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呢?
 
瀏覽人次:236 人
更新日期:2024-11-15